心釀幸福~讀洪蘭《理直氣平》4-----讚美,技巧與內省兼修

2012061105:55




           《理直氣平──勇於改變才會進步》/洪蘭
           上接
           心釀幸福~讀洪蘭《理直氣平》1-----改變,認識的開始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心釀幸福~讀洪蘭《理直氣平》2-----做自己,擁有主控權
           心釀幸福~讀洪蘭《理直氣平》3-----父母快樂,孩子才會快樂

讚美,技巧與內省兼修

洪蘭老師在很多文章中,一再強調孩子渴望讚美、父母要常讚美孩子等正向觀念,同時指出:要改正孩子的短處,最有效的方法是放大它的長處。所有的孩子都渴望被大人稱讚!當你稱讚他時,他會更加努力做你稱讚的事,使你繼續讚美他。久而久之,這個行為便成了常態,他也視為是自己的長處,最後成為他在社會謀生的能力。

請多讚美孩子的好行為,只要他比昨天進步,雖然尚未達到你心中的標準,也請先稱讚!之後你會發現:孩子會更努力去取悅你,最後把長處完全展現出來。


身為三個兒子的母親,我常反省和提醒自己,要欣賞孩子長處,盡量忽略他們的短處,也從教養叢書與專家觀點中學習「技巧」:讚美是正面陳述具體表現,而不是加上價值判斷或以空泛話語形容,例如該說「寶貝,你今天早上能夠自己穿衣服,而且動作很快,媽媽感到很高興。」而不說「你真是一個很棒的小孩!」如果常說「你好乖、你很棒、很聰明……」,卻不是表達具體行為,孩子會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哪種行為被讚美而需要繼續保持的?長期以往,可能還會變成自負或不能承受挫折的情況。

懂得教育觀念和教養技巧是一回事,能不能完全落實,又是另外一回事。尤其當父母端出了深具營養價值的生命菜餚,孩子卻沒興趣或吃不下,此時父母需要的便不是教養技巧,而是深刻的內省工夫和超越能力,否則,縱然懂得再多理論和技巧,想說出讚美的話恐怕也不容易。

對很多父母而言,沒有比「孩子不符期待」更令人挫折的事了,所謂「符合期待」,可能是個人的主觀盼望:聽話、懂事、健康、聰明,人緣佳、愛讀書、有目標,也可能來自世俗價值觀對「人」的評斷:好成績、進名校,成龍成鳳、功成名就……

前述自我或他人的期待,使得孩子和父母都承受有形無形的壓力,甚至讓很多認真的父母痛苦,倘若無法靠孩子的表現解除時,只能依賴父母學習跳脫,雙方才有機會找到更好的出路。因為親子家人之間是環環相扣的磁場,如果父母做不到出自心底接納孩子的一切,那是騙不了人的!當我們想要指導、教育別人,期待他人或環境有所改變,即顯示了自己不欣賞、不認同與無法接納等心態,對方會像雷達一樣接收到如此訊息,而表現出別人對他負面評價的結果。

心理學上,稱此現象為「比馬龍效應」,強調負向氛圍無法讓人感受到愛與支持,往往難以達到目標。只能改變自己的心態,打從心底欣賞別人的優點,包容對方的缺點;放下期待,接受他人的本然,而不是我們心中所想的。如果能真正「接納」,讓對方感受到愛與支持(至少是沒有防衛心理),他會朝向我們正面的期待發展,所有正向結果也將回饋到我們自己身上,時間遲早而已。

生命沒有標準答案,「讚美」看似教養技巧問題,其實關係著個人內省等修為,而「接納」與「尊重」也不只是教育課題,同時是宗教、心理和哲學議題。想要讚美孩子,除了學習技巧,更須一番功夫。願引用親職專家蘇麗華老師以武俠功夫詮釋「接納」的說法,與天下父母共勉:「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,就要先用內功──接納完完整整的他。對功夫有點瞭解的人就會知道,單單花拳繡腿是沒有用的,要有內功為根基才能練成真正高強的武功,而〝接納〞就是我們要先練習的內功。」

不能接納自己會缺乏自信,不能接納別人則容易挑剔……接納,就不容易有情緒或批判,讚美聲說出口,親子關係和諧;而接納生命中所不能改變的部分,不讓自己存有怨天尤人、自憐自艾或自責追悔的想法,才是成熟健康的心靈。

待續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

 


# 2




# 3




# 4




# 5




# 6




# 7




# 8




# 9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# 10




 # 11




 # 12





( 阿勃勒,2012.06.03拍攝於士林官邸對面,志成公園)

【延伸閱讀】
心釀幸福~讀洪蘭《理直氣平》1-----改變,認識的開始 
心釀幸福~讀洪蘭《理直氣平》2-----做自己,擁有主控權 
心釀幸福~讀洪蘭《理直氣平》3-----父母快樂,孩子才會快樂
心釀幸福~讀洪蘭《理直氣平》4-----讚美,技巧與內省兼修
心釀幸福~讀洪蘭《理直氣平》5-----生命要自己找出口 
心釀幸福~讀洪蘭《理直氣平》end-----生命教育,在於實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