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老」是我們的未來

2024070207:44


(本文寫於2023/06/17,分享於臉書動態)

爸爸2008年辭世,人生最後12年他輕微中風也有糖尿病,媽媽照護他10餘年;更之前10年媽媽是在台北看顧四個孫子女,光想到要搞定這些小蘿蔔頭,我便覺頭皮發麻!

而我的媽媽不僅做到了,在台北時期還結交不少朋友。無論在公園、市場甚至路上,只要聽到有人說客家話,她就會主動親切地與對方打招呼、攀談,很多都成為好朋友,晚間一起在公園散步,假日相約爬山、跳土風舞,甚至到更遠地方學唱客家歌謠等。當時兩位兄長居住內湖公車總站附近,媽媽每日晨起後獨自去運動或爬碧山巖,並利用那些年完成了成人補習教育,彌補童年未能接受教育的遺憾。

總之,媽媽讓生活變得有滋有味。

爸爸中風住大哥家經針灸等治療後,回峨眉鄉下定居,他能拄著手杖到鄰居家閒坐聊天,媽媽除張羅三餐照顧爸爸生活起居外,總能充分利用時間到住家附近種菜,讓我們少吃市售的青菜;做許多傳統的客家米食,如發糕、粽子、艾草粿、蘿蔔菜包、紅麴糯米糕,讓我們帶回家品嚐故鄉味;她每天一早與鄰居朋友打槌球,一週數次到衛生所和民眾服務站當志工。每到油桐花節、桶柑節舉辦客家文化活動時,媽媽總會發揮她專擅客家粿食的能力,幫忙製作及義賣,長處一一派上了用場!

媽媽將生活過得多彩多姿,實為銀髮族的典範。爸爸辭世後,她選擇獨居鄉下並豢養一隻貓咪,因從事許多活動有生活重心和心靈寄託,以及老鄰居老朋友相伴,她一個人也過得挺好,著實令人放心!......可惜,這種日子並不長久,身體衰敗常教人猝不及防!約3年左右媽媽因骨鬆嚴重腰椎劇痛,從新竹病院緊急北上手術,從此不適宜吃力動作,需要有人陪伴並張羅三餐等生活事宜。

又經過了5年媽媽的健康狀況更急轉直下,迄今7年,她從舉步維艱到無法行走,手腳和吞嚥甚至言語都無力,慢慢明白那是「肌少症」。只能長坐客廳椅子上與躺臥睡眠,站起、翻身及吃飯等生活一切均依賴印籍看護的照顧;日常能從事的活動是客廳看電視,躺臥床鋪時收聽客家廣播節目,而後者是媽媽年輕到老的習慣,客家歌曲民謠令人心情愉悅,主持人或來賓所傳達觀念則讓她的視野開闊,心靈澄澈有智慧。

媽媽一輩子慈愛有加,從不疾言厲色,連句重話都沒有!
媽媽有顆柔軟的心,滿是慈悲與寬容;媽媽具有高度親和力,與她相處沒有任何壓力。
媽媽凡事正面思考,總能往好處想;她沒接受太多教育,卻做了最好的教育示範。


每個人都會變老,懂得在沒變老時防患未然與學會生活,甚為重要;坦然接受自己的老化、衰敗,不看自己所沒有的,亟需智慧。即便處於現今情況,媽媽對生活依然有盼望,若能見到兒媳、孫輩十分開心,可惜往往無法如願,但她也不會給後輩任何壓力,沒有表現出自我需求和期待,僅偶爾對我自娘家離開顯露些微失望情緒。

大多時候媽媽總能「看眼前所擁有,而不看自己沒有的!」她很懂得「感恩知足」,對於我每晚打電話給她,以前媽媽會表達:讓我花費這麼多長途電話費,不好意思!更常告訴我,每次接到電話,彷彿女兒就在她身邊,聽完電話睡得更安穩。(PS.後改用看護的line視訊).......反觀,公婆體能狀況尚可,除印籍看護外又有子女日夜輪值在側,幸福無比!然而控制型老人卻需索無度,凡事理所當然諸多霸道要求,我極力配合仍備受委屈與責難.....同為客家小康家庭卻如此大相逕庭,處於兩種極端情況,那一段歲月我的內心衝擊很大!

前些年,娘家峨眉成立了老人日托中心,原本在我們家對面,媽媽上課十分便利,後來搬遷至稍遠的「無負擔農場 」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UFDFarm,為使媽媽能繼續課程,小哥購置一部雙人電動車,由看護接送媽媽到日托上課。每日雖僅兩三小時,卻為媽媽的生活帶來希望與樂趣。

新冠疫情起,生活被迫改變。去年五月疫情嚴重,兄妹考慮再三,忍痛割捨,未讓媽媽前往日托,以策安全。孰料,在家也中獎!看護先染疫,媽媽無法避免,所幸兩人症狀輕微,感恩!後來我們決定讓媽媽再度到日托上課,提醒做足防護不用餐,期能為她的生活增添色彩。

影片是看護阿雅所傳,欣見此景有一種感動。

知名作家張曼娟出版了中年覺醒的三部曲:《我輩中人》、《以我之名》、《自成一派》,摘自《以我之名》的某篇部分內容近日於Line群組不斷被轉傳,該篇完整文章十分值得閱讀!她說:孩子不是我們的未來,「老」才是。

誰說不是如此呢?面對這個無法避免的年老課題,你、我、大家,是否開始進行準備了?


 
【延伸閱讀】
有些話趕緊說,有些事趁早做 https://blog.udn.com/free1203/75202979

油菜花田,有媽媽的愛 https://free0123.nidbox.com/diary/read/8319000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【寫文背後】
染疫期間,凡事提不起勁的無力感很不舒服,整顆心空蕩蕩,我非常討厭那種經歷,深刻體認到“心之所繫”何其重要!我告訴自己:「未來2、30年的餘生,一定不要像公婆那樣,沒有生活重心沒有心靈寄託......」

不想老後變成那樣的想法,惕勵我奮力從谷底爬起來,於是一掃過去失去動力的陰霾,找回動力恢復熱情。又正好發生「不必回婆家」事件,讓我自七年長照的修煉破繭而出,感覺真好!

也因經歷前一陣子的連串磨練,似乎越來越能接受「老」的議題了!見到媽媽上課影片,赫然想起,我的媽媽就是銀髮族典範,於是寫下本文內容。






  •   大胖齡 於 2024-07-02 18:46 2F
  • 因身體不適,也察覺到〔老〕的時間到來,知道真的要好好照顧身體,好好生活,免得造成自己的遺憾。🥰🥰🥰🥰🥰
  • 版主於 2024-07-03 20:45 回覆
    此刻  永遠最年輕,有些話趕緊說,有些是趁早做,共勉之!
  •   forte 於 2024-07-02 08:51 1F
  • 你有一個好媽媽
    人生面對的課題就是生老病死
    仍坦然接受現況
    與他和平相處
    就能從容過好每一個時刻
  • 版主於 2024-07-03 20:42 回覆
    媽媽其實也經過一兩年時間調適,才接受自己真的無法走路,凡事得依賴他人。
    一個人對所遇情況接受,心就開了,臉色氣色也不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