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

2009112519:45



好友有位朋友是通過高考的七年級女孩,從小成績表現優異,備受長輩肯定,高考及格時,家族像是頒發匾額般地恭賀她『光耀門楣』;剛進入機關工作,也有其他同事詢問如何考取公職之情事。

七年級女孩的媽媽處處以她為榮,不斷表達對小女兒的不滿意,那個不受媽媽肯定的女孩,沒有傲人成績,就讀社會認知的普通學校,工作餘暇,她安排著自己喜歡的生活,出門走走、讀些閒書、在廚房裡弄弄吃的……。媽媽的不滿與焦慮,曾經造成小女兒何種影響不得而知,只知道她沒有放棄自己想要的生活,如今積極地活出自我;而媽媽的態度卻鞭策著大女兒不能放鬆,必須維持「優秀、傑出」形象,這種壓力令大女兒無法輕鬆自在,反與充滿喜樂背道而馳。

好友感嘆:「這位姐姐高考及格備受禮遇,妹妹做了好吃的蛋糕、點心,為什麼沒有人也頒個〝你很棒〞的獎狀給她?……」

長期以來,天下文化用心規劃了「教出品格力」等系列教育專刊,也翻譯、出版諸多關於教育或勵志等好書。日前我摘錄分享2009年教育專刊『生命教育』部分內容,衷心期盼「每個孩子都是生命的贏家」,現在更想推薦一本好書:《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:芬蘭教育給台灣父母的45堂必修課》,其作者為旅居芬蘭六年的自由撰稿人陳之華。

這本書所有內容都值得細細閱讀與力行實踐,誠如洪蘭教授推薦序所言:「這是我所看到比較東西雙方教育制度最親切、最有人性,也最好看的一本書,每一個人都應該把它放在案頭,當我們又回到舊觀念去時,拿出來看一下,它會提醒你教育的目的是什麼,孩子讀書究竟所為何事。教改要成功需從整體社會價值觀先改起,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們從既有的窠臼中跳脫出來,看到彩虹的另一端。」

當社會感嘆教改腳步不夠快速時,很多人往往沒想到,自己也可以做為教改推手的一份子。當關心孩子教育的專家或父母一再呼籲「愛.你.一.輩.子」,卻覺得效果依然有限,其實是因為教育改革等同於「心靈改革」,需要全民的覺醒,每個大人自我成長。當眾多有心人士或團體推動前述各項有意義行動時,尚有一大族群的人幾乎不接觸,執拗或不自覺地依循根深蒂固的觀念而行,此係觀念與資訊傳達的死角,亦為整體社會價值觀無法徹底改變的重要原因,亟需設法讓這些人改觀。

與媽媽在油菜花田裡那個晨間的畫面,以及媽媽不帶任何條件、不求回報或期待,用單純心愛孩子的教育示範,一直駐留在我心海,曾經帶給我深邃感動和對教育意義的深層思考。

很多宗教信仰傳遞著:「愛,沒有條件。」「對人、對物,不能有分別心。」如果不是因為有三個不同特質的兒子,我無從得知自己對人是否真能沒有分別心,進而予以尊重和包容;如果每個兒子符合世俗期待的一般標準,例如成績好、讀個好學校,我沒有機會學習放下期待、讓心歸零,也無法確定對孩子的愛能否完全不帶條件,進而欣賞其人格特質、人際關係或情緒管理等「考試不考」的能力

教育,惟愛與示範而已。」這段話代表著教育係一門「愛與放心」的人生功課,是父母、師長等大人學習「欣賞」、「包容」和「愛人」,學會放下「執著」及「擔憂」,讓生命充滿喜樂的過程。

當父母懂得生命教育,身體力行如此生命態度,即以最佳身教影響孩子;越多大人能從修身、修心下功夫,親子等各種人際關係將導入良性循環,方為社會之福。

它,也許得花費一輩子進修,還不一定能拿到畢業證書,但可以確定的是,當我們學得越多,心會更柔軟,益加輕鬆自在;能以「平常心」看待萬事萬物,將帶給自己和孩子最大祝福,教育成效之彰顯指日可待。








(以下無法連結,遺憾!)
【延伸閱讀】《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
感謝格友面面一字一句辛苦打字的書摘內容
圖為我家么兒幼稚園老師為他製作的 哆啦a夢蛋糕 (點這裡,可以看到更多好吃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