與孩子意見相左

2008112405:26




「嗨,好久不見了,你最近好嗎?」打電話給幾個月不見的好朋友,我如此開頭。
「我不太好,我女兒到了青春期,最近我正為她的叛逆問題煩惱。」好友回答得乾脆。

請好友舉個具體例子,她回答:「例如說,我們就可以為了頭髮瀏海這種〝小〞事,僵了很久。」國二的女兒喜歡頭髮瀏海,可是媽媽、爺爺認為,頭髮沒有瀏海比較適合女兒的臉型,且瀏海遮住額頭顯得沒精神,還可能把好運擋住了;女兒說什麼也不肯放棄瀏海,而媽媽每次看到女兒的瀏海,心中就有氣。尤其不能接受,以前她說什麼女兒就聽,現在卻變了樣;身為全職媽媽,自己付出很多,卻因生活瑣事親子意見相左,彼此不愉快!

反觀平日上班無須操煩孩子之事的爸爸,認同女兒、扮演白臉,輕易擄獲了孩子的心,自己卻彷彿是被孤立的一方,媽媽心中的失落、委屈心情,不在話下。

愈來愈有主見的女兒,再也不像從前那樣,媽媽叫讀書,她就會欣然接受;當心中不願意而迫於無奈坐在書桌前時,明知她沒讀進任何內容,媽媽在旁卻完全無輒。「我深深體會到,當孩子不願意時,逼迫的效果有限,而父母能做的,就是學習等待。」當然,她深有感慨,以前我們小時候哪有如此心思和意見?總是乖乖地埋頭苦讀,也沒有什麼青春叛逆期。

深知好友是懂得反求諸己的媽媽,在此之前也與其他媽媽討論過這些困擾。我與好友分享走過兒子青春期的心得,也中肯地告訴她,「注重外表是這年齡孩子的正常心理,倒不見得有交朋友之虞;頭髮瀏海與否不是件嚴重的事,如果為了它而弄得彼此不愉快,長期以往形成親子衝突,實在不值得。」孩子長大了有自我看法,換個角度想是該高興的事,重點是身為父母的我們,不必認為孩子不聽話有損父母威嚴;不能以權威角色要求孩子一定得依照父母的方式或期望。必須把他們當成一個獨立個體「尊重」,當成朋友看待,萬一意見相左時,各自表達想法取得平衡;如果無法達到平衡時,自己要設法調整心境不受到影響,才是《成熟看待和諧》。

至於孩子是否喜愛讀書一事,雖然我沒有做得很好,還是表達了自己的看法。孩子讀書一定要有自己的動力,身為父母我們要幫忙與引導孩子找到學習動力,至少別成為「反動力」。父母不認同的負面言詞、過多責備或要求、親子意見相左引發嚴重衝突……,都會成為「反動力」。當一個人非出於自願時,潛在意識往往容易抗拒,會不自覺地排斥;一旦有了「反動力」,將與「好好讀書」漸行漸遠,雙輸的是父母和孩子。

掛下電話時,我告訴好友:「改天寄些親子教養心得與妳分享,希望對妳有所助益。」家有青少年、家有自主意識強的孩子,彼此關係從甜蜜期走向自我展現期,是父母和孩子的考驗階段,但也是父母自我成長的契機。走過生命淬鍊、走過兒子國中階段,我深深覺得,人生是一堂沒有標準答案,也不容易拿到畢業證書的學習課程;篤信《腦內革命》觀念,我一直抱持著積極態度,以不斷成長為目標,將考驗視為成長契機,生命因此處處充滿了感恩與喜樂。願以這些心得分享,與好友共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