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發表文章】生活少了否定句

2007030422:26

95.12.05國語日報家庭版

么兒口齒清晰,邏輯清楚,小小年紀便很有自己的想法,經常會抓我的語病。

記得他還未滿四歲,當我抱怨:「你每次都這樣!」他會抗議:「哪裡是〝每次〞?」有時我罵他:「你〝老是〞……」,他反駁:哪有〝老是〞?非得要我改成與事實相符的語句,他才會善罷甘休。

有一次,我看到洪蘭老師的一篇文章《如果生活充滿否定句》。此文大意是,朋友苦惱於為什麼「母慈女孝」,但就是合不來?老師分析這對母女假日在家對話的錄音帶,結果終於揭曉,原來朋友的母親習慣以「不要」作句子的開頭,不自覺地要求了別人,忽略對方自主性,以及被接納與尊重的需要。

孩子雖然明知父母是好意,但理智和感情是不同的神經迴路,心中知道,並不代表一定會樂於接受。

讀了前述內容,內心頗為震驚,自認呵護幼小心靈的我,沒想到也會在不經意言語中,可能傷及孩子的自我價值!幸好兒子沒有照單全收,形成內傷,我也慶幸有機會修正行為。

從此我開始留意與孩子間的對話,適時機會教育。當孩子哭喪著臉,語帶抱怨:「你們不幫我泡牛奶」、「都沒有人幫我……」我會告訴他:「你應該說出自己的需要,像是『媽媽,請幫我泡牛奶,好嗎?』」

希望和兒子一起養成正面表達想法的習慣,讓我們的生活不再充滿「否定句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