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生活隨筆】手機為方便不為聊天

2007022212:30

94.06.25中國時報家庭版

聽朋友和念大學的兒子講電話,口氣有點不悅:「這個月你的手機費用兩千多元,我已經跟你說過好幾次,你最好自重一些……」我問朋友:「怎麼了?兒子電話打多啦?」她緩和了一下情緒,說:「我真的有點生氣。他的手機費幾個月來都是一千多元,而他認為自己是用來討論功課不是聊天,何況比起同學們動輒上萬元的費用,實在不算嚴重。」

朋友繼續說:「我不能接受這樣的觀念。金錢要花在適當的地方,手機是為了在外方便聯繫之用,討論功課最好面對面,非不得已,也要用有線電話啊!」

十分讚賞朋友的觀念,她接著敘述:「我老公說,如果兒子賺錢自己負擔這筆費用,我們便不再干涉了。可是,我不能認同,基本上這是當用則用、當省則省的觀念,不是有無能力負擔,或誰來負擔的問題。」

這番話讓我想起有一次老公接了手機後,在我家陽台講了將近一個小時的電話,我忍不住問他對方是在家裡還是外面?得知兩人都在家,卻不使用有線電話時,我開玩笑地說:「拜託你下次儘量別打手機給這個朋友,他錢多不在乎手機費昂貴,我可是很在乎呢!」



另有一次,我陪大兒子到某大醫院做腦波檢查,走進檢查室的大門,斗大的字體寫著:「避免醫療儀器干擾,影響檢測準確性,進入本室大門請關機。」我立即將隨身手機關掉,旋即帶兒子進去接受檢查。

漫長的等待中。突然,響亮的手機聲劃破一室寂靜,原來是旁邊一位待檢病人的,瞧他口沫橫飛、聊個不停,我皺了皺眉。不一會兒,沒想到另一支手機響起,還是這位老兄的,看他嘴巴和兩手忙個不停,於是我忍不住向院方反映,醫護人員要我寬心:「檢測結果不會受到干擾,門上提示主要是希望工作人員關機,以免吵醒進行睡眠波檢查的病人。」聽了此話雖感心安,轉身看看那位仁兄仍在電話中,我只有搖搖頭。

真想對這些人說聲:「手機是為方便聯繫,不是為了聊天。」

手機聊天另一章---該注意老公了?

故事背景94年7月

「手機為方便不為聊天」刊出不久,我接到一封由報社轉來的信,署名為「知名不具」的讀者。這位人士一開始就說:「恕我多事及直言,我想您該注意老公了,您不覺得奇怪嗎?」接著列舉理由:一、在家為何有人要打手機給他?(不是上班時間,不打家裡電話?)二、接手機便罷,為何要躲在陽台講?而且還講了一個小時,有點兒違乎常理。

對方煞有其事地提出建議:先稍安勿躁,勿直接質問先生,不妨暗地到他手機所屬的總公司,調出那次(月)的通聯記錄,並且特別註明「不要寄到家裡」。最後這位人士還給我一張名片附有心靈專線,提醒我若有任何問題,可打電話就教於心理諮商老師。

有幸在報章雜誌發表不少文章,這是第一次收到讀者回應,沒想到竟是如此內容,讓我和老公感到啼笑皆非。不曉得這位讀者曾經深受其害,還是另有用意。

親愛的熱心讀者,我家老公常接到老闆或同事朋友的電話,他們習慣性使用手機,談話內容不外乎公事。為了避免干擾家人,老公常會選擇在陽台講電話,不是您所擔心的問題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