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發表文章】一樣玩沙 兩樣情

2007033006:11

   
 95.09.28國語日報家庭版


自從我家附近的公園沙坑舖上軟墊,孩子少了在沙堆嬉戲的機會。【大雨初歇,在泥漿中堆沙


周末下午,外子開車載我們到離家較遠的水源公園,那兒有個更大的沙坑,孩子們終於得償宿願。


他們玩了一段時間,忽然,ㄧ陣喝斥聲劃破天際,有位媽媽以台語吼叫:「叫你不要丟沙子,你沒聽到,是嗎?」接著是稚嫩卻篤定的語氣:「阿姨,翔翔還小,不懂事嘛!」我循聲仔細端詳,原來說話的是六歲左右小女孩,被媽媽斥責的男孩果然很小,可能只有一歲多耶!
  

唉,六歲小女孩都能明白的道理,大人難道看不出?我以為經此提醒,那位媽媽能有所自覺,沒想到,更大的叫囂聲在後頭:「你若再丟,我就甲你槓死!」看著連腳步尚且不穩的小男孩,臉上ㄧ副茫然模樣,我不禁有點心疼。
  

此時,另有一幅景象吸引了我的目光。一位年約十歲的男孩,把自己身體腰部以下的部位,全都埋在沙堆中,腿上堆起小山丘,拿了樹葉插在山頂,他大聲喊著:「媽媽,你看……」只見媽媽對孩子嫣然一笑,男孩得意地繼續堆他的山丘。妹妹看到了山頂的樹葉,手舞足蹈地跳著:「媽媽,這樹葉好像一隻蝴蝶唷!」


我很專心地注視著這對兄妹,投以肯定鼓勵的眼神,他們也對我嫣然一笑。現在孩子很少玩沙的機會,平常多在乾淨整齊環境下成長,即使放手讓他們玩泥沙,姿勢、動作顯得拘謹,無法輕鬆自在。舉目望去,只有那位十歲男孩,無拘無束,悠然自得。本以為這樣不受拘束的孩子會缺少紀律,沒想到,當媽媽要他回家,玩得起勁的男孩,完全沒有討價還價地,隨同妹妹跟著媽媽回去了。
 

看著看著,心中感慨萬千。


小男孩的媽媽,動輒以打罵對待孩子的方式,令人不敢茍同,倘若長期未能修正調整,必預約了如此未來:製造一個畏縮怯懦或極端叛逆的孩子,以及疏離的親子關係。

 
至於那位十歲男孩,則正好相反,媽媽信任、肯定與不事事干預的態度,可能成就了一個天才,他讓我想起了美國幽默文學作家馬克吐溫。「湯姆歷險記」是膾炙人口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,也是活潑有趣的故事,調皮搗蛋的湯姆幾乎是作者馬克吐溫的化身,在他有生的七十五年中,一直反對學校、教會或任何以特權壓迫別人的團體,他強調人生應該完全放任,不受任何束縛,才能有一番好作為。

  
馬克吐溫如此觀念,衝擊著父母師長的教養態度與時下教育環境。我雖不認識這個十歲男孩,但猜測他必充滿了創造與想像力,衷心期盼未來的他,潛能仍然不受侷限,充分發揮。